儿时的不良习惯易给口腔惹祸端
时间:2015年04月03日 热度:188
前牙反(牙合)这是我国儿童口腔疾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畸形。该病主要由于遗传因素、某些先天性疾病及后天原因等引起,其中因孩子养成的口腔不良习惯,以及家长不正确的人工喂养,都可造成前牙反(牙合)、下颌前突。
导致“地包天”的口腔不良习惯有哪些呢?
伸舌习惯在乳牙和恒牙替换时,许多儿童经常好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、乳牙残根或刚刚长出的恒牙,时间一长,就形成了吐舌或舔牙的习惯,继而形成开(牙合)或双颌前突,后者表现为上下牙往外支,即人们常说的“包牙”。
咬唇习惯这一习惯大多发生在6~15岁之间,常由于儿童情绪不好,出现咬唇动作,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,女孩较多见。咬唇习惯可单独存在,也可伴有吮指习惯。其中,咬上唇习惯可形成上前牙倾斜、下颌前突、下牙前突。
吮指习惯吮指活动是婴幼儿最初学会神经反射的一种行为,正常儿童几乎都有吮指习惯。一般认为,3岁前有此习惯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,这种习惯通常在4~6岁逐渐减少或消失。如在此后仍有吮指习惯并有一定强度的话,就会导致明显的错(牙合)、畸形。
吮吸功能异常吮吸功能是婴儿出生以后获取营养的必要条件之一。婴儿刚出生时,下颌骨处于远中位置,通过正常的母乳喂养,给下颌带来一定的功能性刺激,促进下颌的生长并使下颌调整到中等位置。若为人工喂养,可由于奶瓶位置及喂养姿势不正确,或橡皮奶头大小不适等原因而形成错(牙合)、畸形。
乳牙反(牙合)不经矫正的话,半数以上将发展为恒前牙反(牙合),且症状会有所加重。乳牙反(牙合)矫正后,恒牙再发生反(牙合)的可能性减小。乳牙期的最佳矫正时间是3~5岁,疗程为3~5个月。替牙期也是反(牙合)矫治的关键期,戴用功能矫正器可将(牙合)、颌、面的发育导向正常。
目前,许多年轻的父母常常认为孩子还小,过早矫治太遭罪,等到牙齿长全后再矫正“兜齿”也不迟,这是认识误区,会贻误最佳矫正时机。因为过了替牙期,这种反(牙合)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,均已形成了骨性畸形,常规的矫正方法起不了多大作用,只有求助于外科手术了。